翻新时间:2023-06-11
《小摄影师》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师:昨天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了解高尔基,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
生:高尔基是苏联的大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写过《童年》、《我的大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爸爸妈妈告诉我的。
师:实际上爸爸妈妈就是你们最好的——
(生答,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上网查到的。
师:上网查资料的确能找到很多的东西。
师:我们知道高尔基是世界着名的文学家,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还是着名的散文家。他写的散文诗《海燕》特别好,老师非常喜欢。给大家朗诵一下。
(师朗诵《海燕》的片断)
师:这就是高尔基的作品,喜欢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高尔基的文章《小摄影师》
师: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师:大家读完了吗,读好了吗?知道这个故事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生:是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师: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小男孩要为高尔基照相,把相片贴在墙报上的事。
(师随机板书)
师:这个故事喜欢读吗?(喜欢)那就继续读吧!注意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字典;不懂的词语反反复复读几遍;有不太明白的地方用笔作上记号。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好,那就大声地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会读吗?课文里有的生字都会读吗?请看生字
出示:格媚躬按胶辆
师:仔细地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形声字。
(指名生读生字,正音,集体读)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躬”,看看字形,谁能理解它的意思?
生:它的意思是弯着腰,因为左边是身,表示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
师:有些形声字就能看字形理解字的意思。
(集体再读其它生字:摄志桌社侧)
再出示生字:……
师:看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平舌音,有的是翘舌音,(指名读,齐读)
再出示词语:摄影,同志,突然,鞠躬,……(生齐读)
再次出示生字:……
师: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最难写?
生:“鞠”,因为这个字左边是革字旁,右边是“菊”字去掉草字头。
生:这个字左窄右宽。
师:大家写字的时候,要五笔一画地认真写,只要多几遍就能写好字,同学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师范写)
师:你们看老师写的时候认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觉得老师写得好不好?那每个同学拿起你的笔,写两个,给老师看看。
(生写字)
师:有几个同学写得非常漂亮。
师:有些同学坐得特别端正,字也写得很好。有哪些同学感到比较满意的,请举手。有哪些同学感到不满意的,请举手。
生:我觉得自己不满意。
师:对自己写的字不够满意,说明你知道了这个字怎么写更好,如果对自己写的字还不够满意的,平时再多练几,就一定能写好了。
师:同学们字词都会读了,但是如果把这些字放到句子中,能不能读好啊!谁来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
师:大家一起读,谁接着往下读。(指名读)
师:大家知道高尔基说话,我觉得不够好,男孩站在他面前请求,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答应的语气。
师:说话应该比较亲切,让我们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谁接着往下读。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师:你的声音是非常好听,样子也很可爱,但是有一个词读得不好,你知道吗?“很久很久”,应该怎么读?
指名再读,齐读。
师:“怎么了”该怎么读?
生:刚才小男孩不是好好的吗?现在哭了,感到很奇怪。
师:那就用奇怪的语气来读。
齐读。
师:高尔基见孩子跑出去时叫喊的时候,该怎么读?(师范读)
师:这节课大家读书读得不错,下节课我们继续再读,好不好?
多读一读,就能把书读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
- 爱
- 春
- 小白兔
- 妈妈的爱
- 暴风雨来临之前
- 公园一角
- 包饺子
- 毛巾与游园会
- 草莓
- 小白兔
- 我们的校园
- 我的家
- 故乡的早晨
- 桃子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
-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
- 对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 玻纤格栅在防治反射裂缝中的应用
- 论器乐演奏中的“画面”与情感表现
- 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
-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 中国音乐:跨世纪的后殖民现象批判
-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
- 夷山市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 世界交通运输ED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对剧场声学环境的评价
- 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
- 高速公路收费权拍卖可行性分析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建议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8
- 《快乐的节日》教后一得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5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6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0
-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1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13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9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7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