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4、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抄写词语
1、同座互相读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2、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要感谢消防队
- 路过地狱门口
- 我的四十三个同学(一)
- 《雷电》
- 睢 !我这记性
- 一位偶然相遇的陌生人
- 《少年闰土》读书笔记
- 在困难中体学会人生
- 汶川需要爱
- 抱一个吧,我们永远是朋友
- 象棋大战
- 我想有双美丽的翅膀
- 永远是朋友
- 期中考试
- 凡卡当上了市长
- 电信一体化其及对英国立法体制的影响经济法论文(1)
- 发展与挫折[2]经济法论文(1)
-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经济法论文(1)
- 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经济法论文(1)
- 贪污共同犯罪定性刍议_经济法论文(1)
- 受贿罪主体与国企管理人员_经济法论文(1)
- WTO法律规则对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的影响_经济法论文(1)
- “右派凯恩斯”反对“左派货币主义”?经济法论文(1)
- 受贿罪客观方面之我见_经济法论文(1)
-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_经济法论文(1)
- 刍议我国贪污受贿犯罪的经济根源_经济法论文(1)
- 我国贿赂罪的立法不足及完善_经济法论文(1)
- 论我国腐败犯罪的现状及其对策_经济法论文(1)
- 发展与挫折[1]经济法论文(1)
- WTO与“后立法时代”的中国立法_经济法论文(1)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月光曲》教学实录1
- 《月光曲》2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3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5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4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2
- 《月光曲》第一课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4
- 《月光曲》3
- 《月光曲》教学实录2
- 《月光曲》1
- 《火烧云》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