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掌声》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学生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再加上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吸引学生乐于学习。
【设计理念】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喜欢学习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本课以识字和朗读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2、语文教学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3、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姿势”“普通”“鼓励”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课前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用课件演示文中,同学们鼓掌的画面,同时播放《掌声响起来》的歌曲。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读:
与同座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读:
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
4、默读:
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识记生字:
⑴
出示本课的生字。
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⑶
检验识字效果:
“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
三、创设擂台,相互挑战
1、小组内读文,提出质疑的问题。
2、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提出的问题。
3、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的问题,设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教师随机应变,及时给学生帮助。
四、读后导行,奉献爱心
假如你的好朋友遇到某种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课件出示3个词语“姿势”“普通”“鼓励”。
2、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指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学生指出不足,教师改正。
4、学生自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桥
- 家乡
- 晋江
- 瞬间的相逢
- 假日里的街市
- 盆景
- 观灯会
- 校园春色
- 校园里的秋天
- 美丽的第七小学校
- 我们的“乐园”
- 我们的校园
- 嵊州大桥
- 春雨
- 家乡的雁塔
- 浅谈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1)
-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风险防范(1)
- 运用系统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1)
- 如何重塑CPA审计信誉(1)
-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1)
-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 审计合谋的成因及治理防范(1)
- 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1)
- 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体现(1)
- 浅论顾城诗歌中的苍凉和悲哀情调(1)
- 从“受托责任观”看绩效审计(1)
-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1)
- 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1)
- 论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主体的选择(1)
- 浅谈审计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1)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品读感悟
- 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感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言积累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记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赏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近义词反义词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好词好句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杂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 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引起的思考──《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有感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感
- 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难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