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9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 假如我是环保科学家
-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
- 东城孩子为何选择北达?
- 时空隧道
- 沙漠中的胡杨
- 赶时髦赶出病来
- 我的一次经历
- 北达老师的出题水平不简单
- 我抓住了小升初并不多的机会
-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 影片《人工智能》故事梗概
- 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
- 朋友
- 时空旅行
- 完善我国诉讼费用制度-司法救助(1)论文
- 探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价值(1)论文
-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
- 民营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1)论文
-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 从合同法理念看合同无效后法官的司法过程(1)论文
- 广告策略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1)
- 试论基层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与农村社会稳定(1)论文
- 浅探我国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完善(1)论文
- 浅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1)论文
- 从中国法律儒家化论古代司法诉讼制度(1)论文
- 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上)(1)论文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打电话》重点字词的意思
- 《打电话》美文欣赏(一)
- 《打电话》重点字词梳理
- 《打电话》重难点分析
- 《半截蜡烛》趣闻故事
-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 理解篇
- 《半截蜡烛》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老师语录
- 《打电话》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打电话》教学设计一
- 《打电话》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 阅读篇
- 《半截蜡烛》重点问题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