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7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冬天过去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天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壮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了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在好几个亲戚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别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块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教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道:“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一下子让我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为过,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
⑦感谢您,父亲!
1、解释下面词语,并理解在文中的意思。
疲惫磨蹭蠕动
2、从修辞方式看,文中画线句子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章①-④段回忆了哪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从文章充满深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父亲两次说到“冬天过去了”这句话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能令“我”刻骨铭心?
6、“冬天过去了”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文章语言看似朴素,实则老到,且不乏精美。请举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
1、疲惫:形容父亲很疲乏。
磨蹭:故意消磨时间。文中指我不好意思去学校,在家里犹豫。
蠕动:文中指父亲的后头轻轻动了一下,我的困难触痛了父亲。
2、比喻,表达了作者体会到了父母的深沉的爱,感恩和心疼自己的父母。
3、背弟弟看病;为我送米。
4、吃苦耐劳,疼爱孩子,心中充满希望的乐观的人。
5、第一次是为我送米时,第二次是儿孙绕膝时。父亲的话令我困窘的心充满了希望,话中还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和希望。
6、点明中心的作用。
7、举例: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
这句话非常朴实无华,没有优美的词语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但是四个动词的运用和一句话却显得那么真挚,感人,简单的句子承载了厚重的感情,话中蕴含哲理,看似普通,实则精美。精在语言,美在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五指的对话
- “小黑”当妈妈
- 爬山记
- 奇怪的事
- 我教爸爸做油炸香蕉
- 上网
- 战斗王之神龙气功
- 葡萄牙之行
- 小摄影师(续)
- 孙悟空回乡
- 狐狸和老虎
- 肯德基
-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 下大雨了
- 金丝鼠
- 试论高职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
- 关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创新与实践
-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 试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途径
- 试析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 试论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者素质的路径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 试析Moodle开源系统的PBL教学模式
- 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析历程\问题与展望
- 关于引入CIS系统强化高职学生自我识别探究
- 试论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改革
- 关于高职应用写作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析
- 试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简论美国学徒制的移植、断裂与重塑
- 《诗经》的内容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诗经》的艺术特点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 《氓》之儒学风格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囚绿记》教学杂谈
- 《囚绿记》课文导入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囚绿记》教学实录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囚绿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