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顶碗少年》随堂练习 提高篇
1、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观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参考答案】
1.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2.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失败乃成功之母”,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难忘的事
- 搭积木
- 我的书包
- 诚实的孩子
- 快乐的一天
- 我的妈妈
- 夏天
- 辛勤的园丁
- 课外活动
- 学游泳
- 说谎
- 有趣的小猫
- 一次难忘的游泳
- 贝贝爸爸的生日
- 害怕的夜晚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 关于政体、法治和执政方式的思考
-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 网游虚拟货币法律问题浅析-以QQ农场为范例的分析(1)论文
- 简析民事诉讼法之法院职员回避(1)论文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 论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法律效力(1)论文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五篇]
- 县制:乡土中国的行政基础——县制丛谈之一
- 试论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现状与法律对策(1)论文
- 政府机构改革的平衡机制分析
-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 大胆进行体制创新推进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 《春雨的色彩》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 《柳树醒了》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