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
翻新时间:2013-03-27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 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爱
- 美丽的校园
- 读《诺言》有感
- 成 功的 秘 诀
- 我心爱的玩具——摇控赛车
- 我是最棒的
- 感谢书籍
- 第一次上网
- 小黑兔的书桌
- 二十年后回故乡
- 我的军营生活
- 我家的小狗“贝利”
- 雨
- 雪
- 让世界充满爱
- 英语文化动物词
-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 农村青少年犯罪:社会无法承受之痛(1)
-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 浅谈英语长句的汉语翻译
-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选题的改革尝试
- 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 关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唯物观教育的建议
- 利用电教媒体强化化学学习效果
- 试论听证制度在公安行政执法中的理论建构(1)
- 教学环境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潜力
-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1)
- 论重构财政运行机制
- 加强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圆明圆的毁灭》学习目标和课文简说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圆明圆的毁灭》词句解析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建议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设计1
-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设计2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