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找春天》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清和充满生机的美。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教师引入时只说一点点春花、春草的景色,让学生意犹未尽时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4、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5、出示字学生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⑴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⑵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动态美。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
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春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声情并茂的小结,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四、创新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体验
1、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写词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 读《王羲之练字》有感
- 父爱是一座山
- 观《暖情》有感
- 读《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有感
- 读《如果麦子没有考验》有感
- 读《我们的错误》后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读《石娃》有感
- 平安是福值千金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读《合欢树》有感
- 读《忏悔》有感
- 读《信念》有感
- 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意识之我见
- 论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应用与建设
-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环艺设计
-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 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 对“文学终结”问题的再认识———兼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 前卫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文化的传达
- 绿色批评的“魅力”
- 试析偶遇还是必然?——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当议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 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计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