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找春天》教学杂谈
〖正确解读和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让语言熠熠生辉〗
语言是课文的基本材料,语言美式教材选文的基本特征。具体到某个作家或某个作品,其语言又极具个性色彩,因而对语言美的解读和领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为例,文本语言可谓是联想丰富,变幻多姿,充满童真童趣。在作者眼里,“春天像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内绿的“眉毛”和五彩的“眼睛”,小草成了春天的眼睛,这双眼睛是充满好奇的,是有灵性的;她活泼,她会“弹奏动听的曲子”;她调皮,她会快乐地“荡秋千”。春天在哪里?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孩子们的眼睛里。诗化语文,就是要凭借文本语言之美,在语言间尽情地畅游体验春天之美,感受文本之美,激发学生爱祖国语言、爱生活之情。
〖作业,展现生命魅力的园艺场·充满童心、童趣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以来,“创设美境,感悟美文,学习美语”是我的执着,“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我的行为方向。在我的园艺场中,精心设计一些充满童心、童趣的作业,学生既乐于参与,又能使其情商、智商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二年级课文《找春天》时,我将课堂搬到了学校的花圃里,然后启发学生运用生活体验和想象,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课文,完成作业。开课时,我深情地导入:“孩子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能发现她的踪迹。你们有信心找到她吗?你准备到哪些地方去寻找她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准备从嫩嫩的小草入手;有的要闻闻早开的野花;有的扮演可爱的小蜻蜓儿、小蝌蚪;有的当起了欢乐的喜鹊和杜鹃。他们或朗读、或表演、呈现出合作、交流热烈的学习场面。师生一起,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大家玩得也很高兴。课后,我提议,大家争当小画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色描绘下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就是献给老师最好的作业。活动中,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说:“我要把解冻的小溪画下来,那里能映照出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红红的太阳,真美。”有的说:“我画嫩嫩的小草,美丽的桃花,我还要画几只欢快的小鸟站在枝头唱着歌。”有的……一张张动人的图画,一次次充分的交流,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拓展延伸:是“资源整合”还是“信息泛滥”?〗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整合使生活走进了课堂。但如何使这些资源更有效更合理地整合,却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找春天》(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一课时,教学伊始,老师便先告诉学生,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让大家猜一猜,再播放音乐《小燕子》,然后要求学生和“小燕子”一起“找春天”。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春天的景色,老师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再交流各自发现了什么美景。在热烈的讨论之后,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把课堂引入高潮,教师又让学生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春天的歌曲。而后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老师又让同学们把心中的春天用笔画下来,评出画得最好的几张,并请创作者上台说说自己这样画的原因。
诚然,这样的语文课是热闹的,是吸引眼球的,执教者课堂上那华丽的套路,也真让听课者叹为观止,但学生是否就能以此了解课文的深意与内涵,品味到真正的语文之美呢?
语文教学也并不反对学生用画、用歌等等方式来加深理解或表达感受,但这种来自学科外的渗透和融合一定要适度,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切不可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偶班三侠
- 我的妈妈
- 追忆
- 水蜜桃
- 我的一家
- 妈妈
- 金灿灿的太阳
- 家里的“开心果“
- 我的可爱老妈
- 我的“小说迷‘爸爸
- 我的家人
- 妈妈的爱
- 向你介绍我
- 唉,山里红……
- 赖皮
- 旅游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试析中国网球经济现状
- 论传统美的委婉哀歌
-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美文学论文:浅谈夕阳意象的崇高美
- 浅谈百种神秘感觉悲剧意识论文
- 论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
-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与认识
- 试论企业经济的创新思路和途径
- 浅析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的结合模式
- 转轨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用分析
-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勾勒中国经济运行的清晰蓝图
- 对搞好石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 《放飞蜻蜓》同步练习
- 《恐龙》课文原文
- 《狼和鹿》说课稿之一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文原文
- 《恐龙》说课稿之一
-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稿
- 《狼和鹿》课文原文
- 《狼和鹿》教案之五
- 《狼与鹿》教学思考
- 《放飞蜻蜓》课文原文
- 《恐龙》第二课时案之三
- 《放飞蜻蜓》给我的启示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案之一
- 《恐龙》说课稿之二
-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