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2-26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 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段写景语言优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战,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进行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学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 ),有( ),有( )的句式进行描述,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在赞扬声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 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 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 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 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 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雪带给我的快乐
石景山乐园一游
捉河蚌
寒假挣了两元钱
成长的趣事
记一次辩论会
一件有趣的事
学骑独轮车
寒假趣事
滑雪记
潜水
敬老院献爱心
新年里放鞭炮
难忘的经历
换了新同桌
浅谈档案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安全
日本已告别中产阶级社会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兰州拉面风波愈演愈烈
浅析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力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能源结构恶化
古永锵欲投百亿做内容生态
干脆利落的央行吹风会
1935年“红军票”发行始末
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阿里苏”会幸福吗?
《英雄儿女》王芳原型获抗美援朝独立一等功女战士解秀梅
罗荣桓围歼“混世魔王”“刘黑七”
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实质把《意见》当纲领性文件来落实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桂林山水歌》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旅鼠之谜》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童区寄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罗布胡,消失的仙湖》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谈生命》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