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4-10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时值初夏,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似乎稍显略早些。不过没关系,学生对夏日独有的风景已然经历过多年,不会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杰出诗人苏轼所作,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文中两幅插图,分别表现了望湖楼急雨的奇特景色和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
两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非常值得学生品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能品味出两首诗的异同,我引导学生先从文中的两幅图入手,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接着,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西湖在不同景色下的奇特景象。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透过精美的多媒体画面,看到动态,看到色彩,看到变化,入境入情。最后,抓住两首诗各自描绘的景象的特点,再次诵读、理解诗歌,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爬南山
- 小鱼也会想朋友
- 难学的英语
- 去爸爸上班的地方
- 我爱秋天
- 未来的月亮
- 洗澡
- 满洲里游记
- 下雨了
- 我的“奥比岛”
- 小闹钟
- 糖果雨
- 电视
- 游上海科技馆
- 暑假的收获
- 公允价值计量:最新研究成果解读与准则运用(1)
- 基坑三维渗流对紧邻区间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 谈单簧乐器的演奏
- 地铁车辆维修模式的探讨
- 客运专线综合交通枢纽中换乘问题的研究
- 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 谈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
- 杭州地铁七堡车辆段上盖平台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 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总体设计构思
-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1)
- 北京地铁车辆检修装备的制造
- 音乐表演舞台艺术体验关键性
- 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 某轻轨高架桥两种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风娃娃》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 《窗前的气球》教案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 《陶罐和铁罐》教案
- 《找春天》教案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
- 《动手做做看》教案
- 《狮子和鹿》教案
- 《泉水》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 《小鹿的玫瑰花》教案
- 《古诗两首》教案
-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