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我要的是葫芦》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乐于助人
- 我最喜欢的铅笔盒
- 缤纷泡泡
-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 元旦赏雪
- 苹果
- 北湖公园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文具盒
- 未来的多功能书包
- 我的快乐与烦恼
- 一件好事
- 历史文化名城——武汉
- 梦
- 新年联欢会
-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 网络营销的技术经济评价浅析
- 性别语言的发展及语言环境的改善
- 企业营销管控的思路和方法
- 通信行业中集团客户的营销策略
-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
- 快速消费品市场分析及其营销渠道管理
-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再透视
- 走出语言学的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
- 探析欧洲语言学对美国语言学的影响
-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 企业文化营销的冲突表现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二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四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五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四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三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之二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七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六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