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查字典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查字典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
⑴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
⑵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 我看克隆
-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我看克隆
- 江南可采莲
- 扇子的文化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 爱无限
- 莲莲,知为谁生
- 我看克隆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 我要克隆塞尚
- 我家乡的冬天
- 现代主义建筑
-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 走出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主流
- 折衷主义建筑
- 宫与殿的区别
- 灵感的源泉
- 浅谈建筑的艺术
- 建筑市场与建筑质量
- 罗曼建筑
- 浅析我国的绿色城市设计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有机建筑
-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浅析
- 拒绝平庸城雕
- 《翠鸟》 作者简介
- 《翠鸟》 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珍珠泉》 教师语录
- 《翠鸟》 知识点精析
- 《翠鸟》 教案1
- 《翠鸟》 知识扩展 趣闻故事
- 《翠鸟》重点字词梳理
- 《翠鸟》 同步练笔 范文
- 《翠鸟》 相关资料
- 《翠鸟》 教案2
- 《珍珠泉》 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
- 《翠鸟》重点问题探究
- 《翠鸟》 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翠鸟》 写作指导
- 《翠鸟》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