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0-11
《苏州园林》美点赏析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升初战役给了我血与泪的洗礼
- 激烈竞争中胜出,我上了理工附
- 我的成功来自三方的共同努力
- 为小升初加码,我仅用了两年
- 小升初做到这些,就能大显身手
- 小升初,我打了一场“胜仗”
- 感悟-调整好心态最为重要
- 厚厚的资料帮我赢了小升初
- 小升初后我的经验总结
- 6年级才开始学奥数也会成功
- 我做好了上师达的一切准备
- 关于奥数,我的小升初工作报告
- 学数学,我有“十八字方针”
- 考入重点中学需要“双重保险”
- 没有证书,如何备战小升初?
- 探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价值(1)论文
- 中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上)(1)论文
- 从合同法理念看合同无效后法官的司法过程(1)论文
- 民营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 完善我国诉讼费用制度-司法救助(1)论文
-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1)论文
- 浅探我国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完善(1)论文
- 广告策略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1)
- 浅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1)论文
- 从中国法律儒家化论古代司法诉讼制度(1)论文
-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
- 试论基层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与农村社会稳定(1)论文
- 《半截蜡烛》重难点分析
- 《半截蜡烛》整体阅读感知
- 《半截蜡烛》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半截蜡烛》美文欣赏二
-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师生互动篇
- 《半截蜡烛》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半截蜡烛》老师语录
- 《半截蜡烛》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 《半截蜡烛》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半截蜡烛》重点字词的意思
- 《半截蜡烛》重点字音梳理
- 《晏子使楚》美文欣赏一
- 《晏子使楚》趣闻故事
-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师生演绎篇
- 《晏子使楚》美文欣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