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黄山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归类识字(一)告诉我们安徽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来说说,是哪一座山?(生回答:黄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板书《黄山奇石》)
3.齐读课题,(“奇”上加点),问:“奇”是什么意思?(奇怪)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师读第一自然段,生看图,并思考: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⑵出示黄山景观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苍翠的树木,间接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
⑶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①理解第一句着重明确:黄山在哪里?并结合课文理解“闻名中外”的含义。
②理解第二句着重弄清:黄山景色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秀丽神奇)
③根据理解,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有强调的语气。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生看图,找一找哪儿是仙桃石?它放在什么地方?
⑵指导看图,远处是起伏的山,近处是白色的云雾,仙桃石像天上掉下来的落在山顶上。让学生体会“仙”的含义。
⑶根据情景,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把“飞”、“落”两字强调出来。(加着重号)
小结:这段只有一句话,讲了三个内容(板书:)①这段讲了什么景点?(仙桃石)②它在什么地方?(在石盘上)③它是什么样子的?(大桃子)
3.指出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介绍的景点,大体也是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来写的,让学生按照这三个问题看看图,学学文,自学三、四、五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什么景点 奇石在哪里 它是什么样子的
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⑴猴子观海
①“猴子观海”时“猴子”的样子,按课文中的动词顺序说一说。(“抱”、“蹲”、“望”,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②理解“翻滚的云海”。)可配上动作)
(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层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静止的。就是动,也是朝一个方向飘去。黄山的云很特别,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层积得很厚,风一时吹不来,去一时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样“上下左右翻滚”。这样就形成了着名的“黄山云海”奇观。)
③我们说“猴子观海”是根据“猴子”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奇在“一动不动”地观看)
④指导阅读,让学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点,读时读出趣味来。
⑵仙人指路
①“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用动词说一说。(“站着”、“伸着”、“指向”)
②我们说“仙人指路”主要根据“仙人”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
③指导阅读,读出“更有趣味来”,读时把“更”、“伸”、“指”强调出来。
⑶金鸡叫天都
①变成“金鸡叫天都”的原因。
②“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读出原句)
③“金鸡”就是书上说的什么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的。(读出原句)
(启发:我们去黄山观看“金鸡叫天都”时需要在晴天早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金鸡叫天都”的着名,其原因大概就在这。)
④指导阅读,一、二两句要读出神奇感,第三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
5.师指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⑵提问:你读了这些有什么想法?(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启发:如果我们去黄山或别的游览胜地,给不知名的奇石取名,要仔细观察,抓住奇石的特点。)
三作业指导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黄山奇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放鞭炮
- 日记一则
- 我爱春天
- 小草
- 过年与春节的习俗
- 日记
- 变废为宝
- 2006年的第一场雪
- 我爱春天
- 童年趣事
- 树林中的发现
- 游峨眉山
- 我是绿色小卫士
- 日记两则
- 原生态民歌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音乐和文学的比较、碰撞与谐和
- 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创新能力
- 浅谈中学音乐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 论吉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可行性
- 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 对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
- 浅谈儿童古筝教学
- 电脑音乐与MIDI音乐的研究
- 谈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及其应急措施
- 分析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 贺绿汀音乐的民族性及其社会意义
-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发音的训练策略
- 《阿贝格变奏曲》的创作特点
-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 《雷雨》教学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 《一分钟》教学设计3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 《画风》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雷雨》教案
- 《画风》教学设计
- 《看雪》教学设计3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 《泉水》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一
- 《雷雨》教学设计
- 《看雪》说课稿
- 《我选我》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