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6
广玉兰教学反思
《广玉兰》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今天学习《广玉兰》这篇课文,感觉课前预读课文是基础,决定把词语的理解放到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分节了解广玉兰的特点,认识到作者陈荒煤先生把文章处理得干净利落。
我把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确定为:读第1、2、4、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广玉兰迷人的魅力。
读第1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扣住“幽香”一词,比较“幽香”与“清香”、“浓香”,感受幽香;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品味“荡漾”一词,思考:能不能把“荡漾”这个词换成“飘”呢?大家感觉,“飘”是随风而来,“荡漾”则是像水纹一样一波一波地散发出来。
读第2自然段,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琢磨琢磨:陈先生把广玉兰花的色彩和质感写清楚了吗?学生感觉:没有。我说:那这儿用了怎样的写法呢?是矛盾的。这样的写法在哪儿出现过呢?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猫》,当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说它 吧,它又 ;说它 吧,它又 。结合猫的生活习性,大家进行了补充。我说,老舍先生这样写他们家的猫,其实就表达了他对猫的无比喜爱之情。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头读,程莹莹感悟出:这广玉兰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叶康说,陈荒煤先生觉得广玉兰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欣越说,陈先生感觉广玉兰美到了极致,他给大家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说,对呀,这样的写法妙就妙在这里,以后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读第4自然段,我抓住中心词,让学生们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这一番情趣。我这样对孩子们说,要体会“情趣”,还是要联系上下文。只有进入到这样的情境中,想象到如此这般的景象,深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比如说,最后一句,我们可以联想怎样的景象,来感受这样的情趣?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诵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原来情趣还在“红花还要绿叶配”中!读第5自然段,主要学习其中把其它树与广玉兰进行对比的写法。
心“沉下去”,情“显出来”,非常高明的点拨引导!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悟幸福
- “烤”试
- 欢送2008喜迎2009
- 自行车的往事
- 特殊的奖赏
- 我的同学
- 梅花
- 上海之旅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法在我心 中
- me(我)
- 春雨
- 珍惜生命
- 一种伟大的爱
- 我
- 关于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应对: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
-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 德国的物象学习述评
- 汉画像石中的“孝”文化
- 浅谈加强国有企业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 普陀山与法蒂玛
- 浅析约翰q斯图亚特q穆勒的功利主义――基于《功利主义》
- 论述乡镇档案管理从纸质到电子化的必要性
- 会通孔子、马克思
- 体育赛事对六安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 浅谈国企员工管理与流失
- 论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 辛亥革命与民国沙龙的出现
- 《猫》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二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设计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五上)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四(2篇)(五上)
- 《母鸡》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一
-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四上)
- 《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