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将相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二、教学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3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22.将相和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形成板书:
22.将相和
一、完璧归赵 抓人物特点
蔺相如 勇敢机智 忠贞爱国 抓线索、联系
二、渑池之会 ↓
蔺相如 不顾个人安危 和的重要
三、负荆请罪 失和的原因
廉颇 知错就改 言和的基础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两节课内容,朗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巩固字词。
教学步骤:
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
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
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以及他们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强团结的精神。
2.人物特点:
三、字词练习
1.讲讲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个成语的理解,练习造句。
2.听写词语。(见课后作业3)
四、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复习人物特点和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习类似文章的方法。
2.预习下文,要会读,并考虑课后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味觉最灵敏的人
- 淘气的妹妹
- 爱运动的我
- 我家的笑声
- 家有宝贝
- 我的老师
- 我这人......
- 哎,同桌的你呀
- 话多病
- 我的百变老妈
- 四天天王在我班
- 女孩不在
- 我喜欢看书
- 卑鄙+善解人意+大惊小怪是俺的老妈
- 疯狂妹妹
- 关于专业英语学科性质定位的思考
-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
-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其对策研究
- 简述礼貌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关于依托网络资源提高图书馆员的外语能力
- 论翻译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 浅谈发扬有中国特色的巾国英语
-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浅谈必须明确英语听力教学的基本任务
- 浅谈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浅析英语培训特许经营模式体系设计
-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水平的调查与研究
- 浅谈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 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
- 春·教案示例之一
-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一
- 短文两篇
- 社戏 第四课时
- 背影 第一课时
- 我的信念
- 小石潭记
- 诗五首
- 五柳先生传
- 桃花源记
- 最后一课·教案示例之二
- 《猫》
- 春·教案示例之二
- 猫
- 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