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2、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遇龙河漂流记
- 我的假期
- 《宝莲灯》读后感
- 芦笛岩
- 我坐上了神舟七号
- 我的妈妈
- 一个卖报纸的残疾人
- 迷人的秋天
- 续写《狐假虎威》
- 妈妈我长大了
-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 我的老师
- 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 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 滨海行
- 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的研究与设计
- 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 杭州地铁七堡车辆段上盖平台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 流行歌曲在音乐教育的用途
- 关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振动评价量的探讨
- 某轻轨高架桥两种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公允价值计量:最新研究成果解读与准则运用(1)
- 音乐表演舞台艺术体验关键性
-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1)
- 南海城市发展设计中公共交通体系的研究
- 对艺术歌曲中音高组织关系探索
- 浅谈音乐在大学生素质中的实用性
- 香港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的成功模式研究
- 基于民间小戏音乐探索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2
- 《难忘的一天》
- 《丑小鸭》
- 《丑小鸭》教学构想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3
- 《黄山奇石》
- 《黄山奇石》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4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
-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与反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