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 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中华文化真叫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酸雨,被告
- 我的同桌
- 昨天.今天.明天
- 酸雨的自述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拔河比赛
- 我发现了酸雨
- 秋姑姑
- 夏雨
- 酸雨
- 酸雨呀酸雨
- 我的家乡
- 军训生活
-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 五一劳动节安吉漂流
- 县级审计机关运用AO审计的建议
- 陕西西路皮影戏场景设计考略
- Fitch―悖论的直觉主义逻辑解决方案探析
- 白河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文问性
-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刍议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西部科学发展
- 贵州NGO与反贫困研究
- 国有企业必须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在实处
- 咖啡的现代性与媒介镜像
- 李宗案与沧州之变
- 宝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 象征的三层涵义
- 浅析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
- 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自然之道》相关知识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自然之道》教材理解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自然之道》练习设计
- 《网上呼救》教学札记
- 《网上呼救》教学设计
- 《自然之道》教材理解
- 《自然之道》课文
- 《网上呼救》课文
- 《网上呼救》练习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