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②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③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复习童年
- 错误
- 上帝
- 历史
- 逃不出作文模式
- 流水人生
- 农民不农
- 我们的时代
- 毛杨树
- 日
- 我从开元寺门口走过
- 迷途
- 暮夜
- 想想,高四
- 我们的516
-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质量
-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与实际问题间的障碍祛除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
- 游戏化教学,展现小学数学魅力
- 阳光体育 健康生活
- 重视教学预设 把握课堂生成
- 初中历史活动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 论在初中阶段实施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 小学生朗读指导的策略
- 扬起个性的风帆
- 春风化甘泉 滋润绿苏堤
- 品味:让学生体验阅读的美丽
- 巧用游戏 寓教于乐
-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 回归本真
- 高等师范中文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 诗意朗读——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一
- 童话,让作文也快乐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你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吗?
- 美国衡量优秀语言艺术教师的16条标准
- 关于王安石
- 教师真的没有必要写论文吗?
-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下)
-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 人文教育要函刍议
- 后现代主义与阅读教学的重构
- 教育理论的属性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功能
- 美国教育:教师就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