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风筝》教学设计3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我的“嫦娥一号”
- 工人伯伯真辛苦
- 小蝴蝶哭了
- 打飞蛾
- 我不该说的两个字
- 捉蟹乐
- 哈蜜瓜
- 快乐的一天
- 老鹰捉小鸡
- 妈妈
- 小企鹅回家了
- 在奋斗中前进
- 我的妈妈
- 我给老师敬了两个礼
- 我国OTC药品企业广告营销策略
- 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响
- 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策略
- 无形的艺术世界
-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 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色研讨
- 现代西方文论同语言学的相互关照
- 议我国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方向
-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展望
- 交替传译的神经语言学研究
- 知识经济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 浅谈优化幼儿语言教育的技巧
- 论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创建的影响
- 美术语言在中职生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三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
- 《两只鸟蛋》第一课时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六
- 《美丽的小路》第二课时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四
- 《失物招领》
- 《月亮的心愿》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四
- 《松鼠和松果》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五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