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风筝》教学设计3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海伦凯勒》读后感
- 梦响了
- 我心中的绿色网吧
- 呤诗会
- 爱在不经意间
- 红军战士你们真棒!——《长征》读后感
- 三春晖
- 幽默之王区祺标
- 寄信
- 闪光的“94”分
- 游西山公园
- 缠绵亘古的星
- 我爱家乡美
- 读《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有感
- 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刻
- 试析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工作的思考
- 关于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其治理
- 关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 关于当前教育质量与师生关系探析
- 关于“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 高校危机管理研究:论网络传播媒介的分析
- 关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
- 试论如何做好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分析
- 关于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研究探讨
- 试论高校图书馆“五心”服务
- 简析高校共青团参与校园维稳工作的探讨
- 关于电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
- 关于电气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关于新时期高校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运行探析
- 沁园春·雪
- 《沁园春·雪》背景知识
- 《沁园春·雪》审美鉴赏
- 《沁园春·雪》重难点讲解
- 《沁园春·雪》结构分析
- 《沁园春·雪》重难点点拔
- 《沁园春·雪》题目解说
- 《沁园春·雪》语言特色
- 《沁园春·雪》问题探究
- 《沁园春·雪》主题思想
- 《沁园春·雪》写作特点
- 《沁园春·雪》强化练习
- 《沁园春·雪》课文评点
- 《沁园春·雪》疑难解析
-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