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1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之二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 挺拔() 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友谊珍贵
- 20年后的我
- 我最敬佩的人-我的爷爷
- 开学典礼
- 夕阳
- 我的妈妈
- 考试之后
- 菊花飘香
- 美丽的滨江长廊
- 国庆见闻
- 渴望和平
- 买菜
- 一件小事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父爱
- 春节文化视野中的隐性德育方法探析
- 论艺术教育中的电脑数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
-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4)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
- 祭黄帝陵文——清明节的抗日出师表
- 文化下菜,过年吃点新意思
- “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元宵节亮相京城
- 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 用视觉艺术推动中国春节文化品牌传承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3)刑法论文(1)
- 由《〈论语〉十则》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4)刑法论文(1)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3)刑法论文(1)
- 《秦兵马俑》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草船借箭》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一
- 《一夜的工作》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二
- 《鸟的天堂》
-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之一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 《将相和》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别饿坏了那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