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当学生在读通读懂甚至理解了《三个儿子》的课文内容之后,为了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孩子?问题一提出,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出来了:第一种答案,认为“老爷爷只看见翻跟头的那个孩子”!归纳这部分同学的理由大致有三:1、他是第一个出场的;2、他翻跟头的本领实在了不起,快得都像车轮一样地转了;3、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难道老爷爷还会没有看见?正因为理由最充分,因此,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同学人数比例也最高;
第二种答案是认为“老爷爷只看见唱歌的那个孩子”!理由是“他的歌声”,老爷爷不会没有听见了吧?认为这个答案正确的是一小部分同学。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本应该“老爷爷只看见的是第三个儿子”属于真正的正确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同学认为,即便有极个别同学想举手发言,也只因为一时答不上理由而迟迟不敢表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其正确的思想内涵的呢?
第一步:我下意识地指名一位同学朗读第三个(即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那位)孩子行为的一段话(即第11自然段);噶同学读完之后又让全班同学齐读;齐读完之后又让学生划出表示该孩子行为动作的“跑到”、“接过”、“提着”、“走”等四个词语。经过我这样一番有意识的“折腾”,敏感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老师,我知道了,老爷爷只看见的那个孩子应该是第三个孩子。
“为什么?”我趁热打铁。
“因为第三个孩子勤劳,孝敬父母。”那位同学继续答道。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他?而没有看见其他两位?他真得没有看见吗?”我再次有意打一伏笔,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入问题,让学生作进一步思考探究。
第二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第三个孩子的举动是在怎样的一个情形之下这样做的?
先出示一副显得很有精神而又正直的老大爷图象,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老大爷是一位怎样的老大爷?
又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即课文第8自然段的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读后又让学生说说孩子的妈妈提水到底有多艰辛。
然后又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想想,作为一位正直、善良的老大爷,他会认为三个孩子的行为谁做得最好?
通过这样一番有目的地“朗读——设疑——讨论”,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基本被引到了“在老爷爷看来,只有爱妈妈、帮助妈*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这个正确而健康的思想内涵上来。
有一位学生为了表达他对老师这番苦心的理解,课后还极端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孩子的勤劳,孝敬父母最主要就体现在他把力气化在了最需要帮助的妈妈提水这件事情上了,而不是像第一、二个孩子,把力气化在翻跟头和唱歌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种树
- 抓青蛙
- 受伤以后
- 保护青蛙
- 怀念我的小兔
- 罗汉鱼
- 鬼屋
- 我家的小狗
- 我的妹妹
- 我的新书包
- 罗汉鱼
- 青岛一日游
- 我喜欢的人---爸爸
- 漫画《父与子》——画的局限
- 伐木工人的故事
- 论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1)论文
- 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
-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综述论文
- 创造性地讲好故事——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观感
- 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
- 关注百姓命运,珍重平民情感
- 论数字电影对传统电影的冲击
-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 电影的崛起及人文脉理释解
- 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关系研究
-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 宪政中国的路径选择
- 我国民事立法中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1)论文
- 论民商法的演进性(1)论文
-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