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捣蛋鬼
- 多功能立交桥
- 迷宫桥
- 蚂蚁的家园
- 磁铁的妙用
- 我的愿望
- 爸爸和三个女儿
- 坦克大战
- 浪漫雨天的想象
- 小苹果树请医生
- 猪八戒学武功
- 未来的桥
- 盆子和垃圾之间的对话
- 我的理想
- 一件不高兴的事
- 换届选举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
- 论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
- 弱化所有权:新一轮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向选择
- 高利贷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新论
- 对我国落后地区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素质的分析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
- 以某资源匮乏县为例对冀南农村的观察与思考
- “乡公所+乡协”模式实现乡镇转型
- 浅议城郊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
- 市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创新
- 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需状况初探(1912—1937)
-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乡村市场结构与产权制度
- 课堂如画,空白简约之妙也──《槐乡的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 阅读课案例──《槐乡的孩子》教学札记
- 《灰雀》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 勤奋好学的列宁
- 《灰雀》好词好句
- 关于爱护鸟类
- 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 钮扣──列宁的故事
- 我教《槐乡的孩子》
- 列宁简介
- 灰雀简介
-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 诚信名言
- 《灰雀》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