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1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教爸爸做油炸香蕉
- 上网
- 狐狸和老虎
- 金丝鼠
- 小摄影师(续)
- 战斗王之神龙气功
- 五指的对话
- 下大雨了
- 孙悟空回乡
- 肯德基
- 爬山记
- 奇怪的事
- “小黑”当妈妈
-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 葡萄牙之行
- 试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关于高职应用写作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析
- 试论高职以科研促教学
- 试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途径
- 关于引入CIS系统强化高职学生自我识别探究
- 简论美国学徒制的移植、断裂与重塑
- 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析历程\问题与展望
- 试析Moodle开源系统的PBL教学模式
- 试论提升高职教育管理者素质的路径
- 试析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
- 试论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改革
- 试论高职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 关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关于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创新与实践
- 《囚绿记》课文导入
- 《故都的秋》说课设计
- 《囚绿记》教学实录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诗经》的艺术特点
- 《诗经》的内容
- 《囚绿记》教学杂谈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氓》之儒学风格
- 《囚绿记》教学反思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