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语。
2.理解课文,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方法引题。
1. 齐读课题。
2. 根据单元导读,引出本课学习方法(附板书:多读多想)
3. 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简介小兴安岭。
二按预习方法自行初读课文,师检查预习情况:
1. 请生教读圈出的生字,并随机正音。生提醒教读。
2. 请生领读勾画的新词及喜爱的词语,注意正音。在不理解的词旁打上“?”随文学习后不解,再提出来共同解决。
3. 出示小黑板,齐读并自我发现词语排列规律,(板:春夏秋冬)揭示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贴学生的四季画。
(春)抽出嫩绿涨满 淙淙地流着
(夏)葱葱茏茏浓雾照射
(秋)松柏苍翠林间飞舞献出
(冬)积满白雪没过膝盖 呼呼地刮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 自读这两个自然段,小组讨论:应怎样读,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 汇报读,互评,齐读。(板:大花园 巨大宝库)
3. 小结本文“总—分—总”的组篇方式。
四按喜欢的季节分组,合作学习二至五自然段,揭示阅读提示:
1. 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来。
2. 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怎么读?联系文中你体会最深的词或资料说说理由。
3 展示汇报,选你最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朗读,或邀请伙伴表演,……
五交流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学生汇报这段所写的春天的景物
2.学生说喜欢的景物,读句子,说读出的体会。师生多角色感情朗读。
重点引导:(1)抽出(应用查字典理解、换词比较体会树木的生机勃勃及拟人手法的生动形象)(2)溪水的欢快旋律,师生在朗读与配乐中互动。(3)从“悄悄看、别惊扰”中体会小鹿在这舒适、安宁的家园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及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3.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喜爱的景物。(画画、朗读、表演等)
4.感情朗读全段。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5.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全段。
六用组词、辨析等方式学习这段生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九江长江大桥
- 我的邻居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浓烟和烟囱
- 厨艺大赛
- 校园的玉兰树
- 我的小鸡
- 我是微风
- 聪明大王(一)
- 果树一家比本领
- 第一次照相
- 我合格啦
- 参观气象站
- 我哭了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鲁迅简评《红楼梦》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