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7-08-18
34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第 二 课 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拓展学习
1.课后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三个好朋友
- 我们班的三条“泥鳅”
- 见义勇为的小飞侠
- 我爱妈妈
- 我的个性朋友之直播
- “吉尼斯本级记录”老师
- 我的自画像
- 好阿姨
- 我的同桌
- 我班的“超级女霸”
- 我变了
- 我有了新同桌
- 爱上你
- 美
- 赤力赛车
-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 浅谈《三国演义》
- 论《基督山伯爵》的宗教情结
-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美学思考
-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对个体消费心理的研究浅谈
-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法治观与处事观
- 六大经典文学人物及其原型
-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 基督山伯爵进了大宅门
-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探讨分析
-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浅析
- 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分析
- 多丽丝·莱辛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分析
-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关系初探分析
- 从语言描写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
- 《欢庆》课文内容
- 北京申奥五大使
- 北京特产
- 《我们成功了》课文内容
- 《我们成功了》优秀教案
- 《北京》课文内容
-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 《欢庆》一课一练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我们成功了》课课练
- 2008年的国庆节祝福语
- 奥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 北京,在7月13──亲历首都群众欢庆北京申奥成功
- 《看雪》教学设计5
- 中华世纪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