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8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语。
2.理解课文,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方法引题。
1. 齐读课题。
2. 根据单元导读,引出本课学习方法(附板书:多读多想)
3. 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简介小兴安岭。
二按预习方法自行初读课文,师检查预习情况:
1. 请生教读圈出的生字,并随机正音。生提醒教读。
2. 请生领读勾画的新词及喜爱的词语,注意正音。在不理解的词旁打上“?”随文学习后不解,再提出来共同解决。
3. 出示小黑板,齐读并自我发现词语排列规律,(板:春夏秋冬)揭示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贴学生的四季画。
(春)抽出嫩绿涨满 淙淙地流着
(夏)葱葱茏茏浓雾照射
(秋)松柏苍翠林间飞舞献出
(冬)积满白雪没过膝盖 呼呼地刮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1. 自读这两个自然段,小组讨论:应怎样读,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 汇报读,互评,齐读。(板:大花园 巨大宝库)
3. 小结本文“总—分—总”的组篇方式。
四按喜欢的季节分组,合作学习二至五自然段,揭示阅读提示:
1. 你最喜欢的季节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来。
2. 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怎么读?联系文中你体会最深的词或资料说说理由。
3 展示汇报,选你最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朗读,或邀请伙伴表演,……
五交流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1.学生汇报这段所写的春天的景物
2.学生说喜欢的景物,读句子,说读出的体会。师生多角色感情朗读。
重点引导:(1)抽出(应用查字典理解、换词比较体会树木的生机勃勃及拟人手法的生动形象)(2)溪水的欢快旋律,师生在朗读与配乐中互动。(3)从“悄悄看、别惊扰”中体会小鹿在这舒适、安宁的家园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及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3.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喜爱的景物。(画画、朗读、表演等)
4.感情朗读全段。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5.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全段。
六用组词、辨析等方式学习这段生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高中
- 梦殇
- 走过高中
- 写在高三边上
- 高中生
- 星空下的流星雨
- 碎斑
- 生活泛起涟漪
- 笼子门被打开了
- 背影
- 当灾难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 把梦落在了昨天
- 和自己赛跑
- 我的高中
- 独坐山水我自雄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心理咨询及手术全程护理
- 以小博大,传递正能量
- 知乎:奔向信息沟通的新宇宙
- 喜极而泣,还是孤独万分?
- 谁是铁路春运最可爱的人?
- “创”世纪:马云说
- 青春为什么而焦虑
- 青春情暖,关爱同窗
- 青领班的感恩
- 甘为社稷当“刺儿头”
- 浅谈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从传统文化寻找核心价值观源起
- 网生代的逆袭
- 为老服务志愿者的尴尬
- 怎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 需要他力与自力:语文教师生涯设计与未来发展之语文教师的成长
- 小学生用漫画“写”作文
- 读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谈“话”说“文”论“语文”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朱自清日记中的陈寅恪
-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 武汉:中考语文首次出现四道作文题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 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