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赵州桥》
《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领会赵州桥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我在教学中较多地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
一、放映录像,显示赵州桥的式样及特点。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赵州桥的所在地区、设计人员及建桥时间,这些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只是什么样的桥叫“石拱桥”,学生单凭看教学挂图还难以弄清楚。因此,教学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观看录像片《赵州桥全景》,并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认识“石拱桥”,知道赵州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当讲到赵州桥的特点(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时),再放录像,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雄伟——长和宽;明白赵州桥的设计技巧———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第2、第3句。整个认识过程由局部到全体,由抽象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投示幻灯,展示赵州桥小桥洞的作用。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后三句介绍了小桥洞的作用,并加以评价。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第5句,然后投影“无小桥洞”的桥,说明它在洪水中很容易被冲垮;接着投影赵州桥,因为它在大桥洞庭湖顶上还设计了四个小桥洞庭湖,洪水来时,从小桥洞庭湖流过,桥身安然无恙。最后引导学生背诵第6句:由于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整个过程采取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设计小桥洞的道理。
三、操作微机,显示赵州桥的艺术美。
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笔,作者精心描绘了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当讲读到栏板上这些半途而废各异的龙时,我大胆地将微机引进课堂。通过微机按次序将事先按课文文字设计的三种不同姿态的“龙”打到大屏幕上,“奇迹”出现了:吐着水花的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而又各自回首遥望的两条飞龙,都显得如同真的一般。书本上的几句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龙的世界里,个个拍手称绝,真正感悟到赵州桥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当堂背诵“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长句。
四、播放录音,显示作者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
课文第四自然段,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此时,我再让学生聆听全文录音,引导学生披文入境,由桥想到造桥的人,由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培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变成……
- 空中大战
- “5·16爱心”机器人
- 天下是我家、我校、我师
- 我是小小发明家
- 给鸭妈妈的一封信
- 桌椅的对话
- 如果
- 鸡爸爸奇遇记
- 我的QQ朋友
- 唐人街
- 假如我是.......
- 夸父追日
- 画画
-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渊源与学理反思
- 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 形式与变式
- 鲁迅与小品文
- 《阿Q正传》是喜剧吗?
-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批判
- 想象的盛宴
-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
- 文学艺术影视传播在当前的文化意义
- 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
- 人性断裂的救赎
-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 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
- “什么”的功能和翻译
- 《荷花》词义辨析
- 汪曾祺:《荷花》
- 《荷花》写作特点
- 《荷花》句子分析
- 我爱荷叶
- 清晨赏花──仿写叶圣陶《荷花》
- 《荷花》词语解释
- 《荷花》教学杂谈
- 泰戈尔:《花的学校》
- 《荷花》多音字组词
- 荷花
- 《荷花》学习要点
- 《荷花》近义词反义词
- 《荷花》课后题解
- 《荷花》文本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