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8-12-21
三年级语文下册节日的大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33 个词语。
2、初步学会查字典据词定义,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想,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能查出指定词语中带点的字,并据此确定其恰当的意思,再说出整个词的意思。
3、能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出节日的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引入学习关注。
(1)谈话:新年刚过,大家从充满节日的气氛的社会,家庭回到学校来了,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目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今天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课文写了节日大街的什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2)请同学谈谈自己预习了什么。归纳学生的回答,确定预习的基本操作方法。
(3)自学课文,重温预习内容。
2、学情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1)朗读课文,检验自己的朗读水平,按是否“正确,通顺,流畅”互为肯定或指正。
(2)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学习提示”也教给大家一个什么读书自己对“学习提示”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这种方法叫:查字典据词定义。
(4)交流识字,学词情况,运用“查字典据词定义”法理解词语。读词语,说意思。处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训练查字典据词定义,并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
练习书写:
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 .2.两题
第二课时
1、回顾谈话,诱发学习动机。
(1)回顾上节课讨论的“课文主要讲什么”的内容。
(2)提示:课文主要讲什么,细读课文后来辨析。
2、积极阅读,找出学习疑难。
独立阅读全文,思考课后和自己的问题。
反馈交流:
(1)课文为什么分成3个自然段,每段各写了什么?3段之间相互有什么关系?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或写法上的特色。
(2) 第1自然段:课文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喻成“河”?第二自然段:课文是否紧紧抓住一个“街”字写的?根据“街”字找一找这段课文写了那几个方位?并用“/”把这段课文分成3段。朗读每一部分,体会哪些情景描写使你觉得充满节日的欢乐,学会有感情的回答课后问题2:从“百货大楼”——“街头小摊”,从“大件商品”——“小商品”。注意:句子有……有……还有……”每挡含两个内容,与以前学的不同,与“应有尽有”是什么关系?
第3自然段:读本段课文后说说节日大街的夜晚是怎样的,把自己认为写“彩色”和写“欢乐”的句子分别读出来,读得有感情。
联系上段,把写大街“彩色”的句子都归并起来,然后统统丢掉,读剩下的课文,说出自己有什么感受?
朗读
(3)小结:今天是同学们靠自己的能力读懂了全文,老师只帮了一点小忙,这样读书,同学们的本领会一天一天大。
3、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邻居家的小妹妹
- 我们班的“老黄牛”
- 帮助别人优秀
- 飞毛腿
- 我喜欢的迎春花
- 小制作
- 善良的她
- 伸出我们的双手
- “赛诸葛”王弥
- 爸爸变了
- 我家称号
- 我的太爷
- 我的好朋友
- 我和小动物
- 俺们班的知名人士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张申府和张岱年的价值哲学及其差异
- 基于危机理论的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系统构建
- 《儒林外史》可作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教材
- 论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道德价值
- 论哈贝马斯科技思想对马尔库塞科技意识形态的理论拓展
-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 基于排斥理论的边疆地区金融包容发展创新研究
- 孔子的本相
- 我国城乡资本流动研究:1981―2012
- 文学史书写与《儒林外史》的经典化
-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四大风险
- 中国新型城镇化应“新”在哪里?
- 平原农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的理论思考
-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卖报小姑娘的歌》教学设计
- 《一个苹果》教学札记
- 《一个苹果》教学实录
-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一个苹果》教学札记
-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理解
- 《一个苹果》相关知识
- 《一个苹果》教学札记
-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 《你好!新年》教学设计
- 《一个苹果》教学实录
- 《一个苹果》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