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08-19
《煮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疑解惑 主体感悟
(陆渭清)
师:板书课题——“煮书”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叫“煮书”?为什么要“煮书”?
生:怎样“煮书”?
生:为什么要用“煮书”作为课题?
……(略)
师:好,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许多有质量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
[评析:这一教学过程,从审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生有了探求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了有力地铺垫。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煮书”,就是“常常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生:我知道了“煮书”的好处是“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
生:我还知道了怎样“煮书”。就是“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
师:出示相关语句。
谁能把这些语句读好?先自己读读。
生:自读。
师:谁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读得怎样,要说出理由。
生:读。
生:评议。
生甲说:读得好。因为读出了课文的内容。
生乙说:他读得很流畅,但没有把爷爷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能读得更好吗?
生乙:读。
生:齐读。
[评析:这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体现了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师: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演出来?
生:齐声说“想”。
师:好。那么,你们先分组准备一下。
生:分成四人小组作准备。
师:巡回作指导。
师:谁起来表演?
生:纷纷要求上来表演。
生:表演。(略)
[评析: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在入情入景的表演中,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课文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什么是“煮书”和怎样来“煮书”。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是怎样“煮书”的?或你准备如何来煮书?
生:踊跃发言。
生甲:我是这样“煮书”的:平时我拿到一篇课文,总是先把课文读熟,然后边读想边在书上做上记号。
生乙:我是这样读书的:我读书时总是边读边思,碰到不懂的地方问别人。
生丙:我以前读书很马虎。学了这课后,我懂得了怎样读书了。以后我要认认真真地读书了。
……(略)
[评析:学生的发言,有的用刚学到的内容谈自己的读书打算,有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既把书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与自己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两得。]
总评:
这一教学片断,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正如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那样,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海洋世界
- 最好玩的游戏
- “米奇”小花伞
- 工人节
- 心爱的自动笔
- 我要对老师说
- 手机游泳
- 母亲节
- 云的故事
- 《皮球和针》的读后感
- 我的爸爸
- 山楂
- 一起吃山芋
- 雷雨
- 沙发“地摊”
- 试论书法创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 评《画继》
- 论《赵氏孤儿》的复仇模式及产生的悲剧风格
- 关于完善我国社区调解制度的经验借鉴和建议
- 围城里的挣扎
- 建立健全帮扶弱势党员群体相关机制的思考
- 论《消失的地平线》的浪漫主义倾向
- 不完整的圆
- 量刑规范化若干问题简论
- 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 浅谈中国画的装饰意味
- 让爱滋润每一颗种子
- 流亡者之歌
- 《青松》教学设计一
- 《莫高窟》说课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青松》教学实录
-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四季的脚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云房子》教学设计和反思
- 《云房子》教学设计五
- 《云房子》教学设计三
- 月月花、农谚两则、十二生肖歌、川江夜航、山雾、水妈妈的孩子们、新疆天鹅湖、三兄弟、让猫头鹰好好睡觉 教案教学设计
- 《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
- 《青松》教学设计三
- 第一册全册教案:说说我自己认识新朋友、汉语拼音、积累与运用 教案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乐山大佛》教学方案 教案教学设计
- 《云房子》教学设计四
- 《要好好学字》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