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08-20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3、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4、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5、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三、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六、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必须跨过这道坎
- 简朴生活就是美
- 久违的痛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致狩猎者的一封信
- 伟大?渺小?
- 时间=财富
- 学会感恩——读《教会我感恩的人》有感
- 寻梦乡村--读N的散文,有感
- 爱的相处----简评李凯辰同学的
- 心灵的监狱
- 解读《反叛的鲁鲁修》
- 《在路上》读后感
- 读《只有一个地球》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
- 浅析微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少年百米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 浅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根源
-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 基于研究生“考证热”的民族志研究
- 高行健与中国
-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 浅析PPT封面设计与研究
- 当代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 燃烧荒原大地的一把火
- 美国橄榄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 岫岩玉雕的题材赏析
- 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北京延庆县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乌海二中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3)
- 北京昌平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哈尔滨市道外区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 北京西城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麻城市曙光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4)
- 北京平谷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 北京西城区(南区)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哈尔滨市道外区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 北京市东城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 石家庄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知识能力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漳州市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 北京市朝阳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