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1-1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导语:为了保证上课质量,课前准备一份教案是教师的职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遨游汉字王国》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现象梳理法、比较联想法、逆推思维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

2.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2010年春晚《龙文》歌曲,根据歌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溯源:创造美

1.探究汉字起源。

2.梳理汉字字形演变。

通过课件分别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3.总结规律。

(1)让学生结合图片“日”“月”“车”“马”的相关信息谈发现:汉字起源于象形(字画同源,具有画面美),是我们祖先积极探索精神和丰富想象力的伟大产物。

(2)让学生再结合教材中的“汉字字形演变表”,总结出汉字字形由形象到抽象、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

4.小结: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演变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

(三)解字:构造妙、内涵美

1.解构造。

(1)展示图迷、字谜。借趣味猜谜活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并准确梳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四种构字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现象梳理发现规律:几种不同的构字方法,皆以象形字为基础,而决定字义的正是这个不变的“形”。

(3)小结:我们的祖先真的很聪明,有形的就画,无形的就想别的招,而千变万化,都只在一个小小的方块之间,这就使得我们认识汉字的时候有迹可寻、有法可依、有意可感。

2.由构造解内涵。

(1)引导学生通过对“极”字的本意、引申义的探究发现汉字认知规律与其文化内涵:看了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后,我们发现汉字在造字之初,它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字形和字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2)展示图片,根据造字法写出相应的汉字。

3.小结:通过梳理与探究,我们发现识写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而且,当我们面对每个汉字时如果追问几个“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

4.找错别字。

沤心沥血(呕) 戒骄戒燥(躁)

高赡远瞩(瞻) 青出于篮(蓝)

5.分析写错汉字的原因。

(1)忽略结构,不讲方法──解决办法:据义推形。

(2)不够重视,对汉字认识不够,有偏见,妄自菲薄。

(四)汉字美的应用

观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色
潜水
一滴渴望流入大海的水
我的第一次演讲
观“人类与太空”展
我在蓝天上飞翔
争功
给中国女排姐姐的一封信
老师的笑,我喜欢!
地球的叹息
美丽的北京植物园
蚂蚁
买书记
下早读发生的风波
瞻仰伟人塑像
试论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原因
浅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论职业教育教材规范化探讨
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初探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建设
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村官”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探索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有感
浅析丽江中等职业教育调查研究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浅谈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培训实践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
试析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论析
浅论职业学院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设计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雪孩子》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设计
《雪孩子》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探究活动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雪孩子》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