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11-25
月亮上的足迹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
月亮上的足迹
授课时间
课 时
一 课 时
总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 学 重 点
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 学 流 程
新课导入
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 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课 后 反 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扫墓
- 草,我不喜欢你
- 铅笔刨刀
- 第一次升国旗
- 游航天奇观
- 我的烦恼
- 我和麻雀的故事
- 新时代的中国龙
- 第一次包饺子
- 买书
- 立秋
- 下象棋
- 蚂蚁搬家
- 下棋
-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 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 论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
-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调查
- 浅论面向市场建立国有企业现代教育制度
-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试论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增强学生谋生创业能力
- 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
- 论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 赤壁之谜
-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
- 苏轼生平
- 苏轼《定风波》赏鉴
-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 名人点评苏轼
-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 《定风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