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12-19
七年级语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迎春花
- 松树颂
- 新春感想
- 潮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含羞草
-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 一滴小雨珠
- 人生的支点
- 我与普通话
- 春景
- 我愿化作一场雨
- 日记6则
- 谁不夸咱家乡好
-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 《故乡》教学杂谈
- 《故乡》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再教《故乡》
- 《故乡》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点滴
-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