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9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4、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1、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3、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5、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7、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8、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报警器”惹的祸
刘谦的魔术,我破解了
一封家书
难忘的教训
植树
我不敢、不敢……
童年的小河
春姑娘来啦
最美的风景
乌龟和狐狸
飞向赛场
打预防针
学煮茶鸡蛋
老师不在的时候
超前教育
试论叶适的道统论
百年道教学研究的反思
中日文化的历史吊诡(一)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八宫卦次图》三维构成之初探
宪政、自由与正义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两委会矛盾的法理学分析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再论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的几点设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索溪谷的“野”》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1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
《我的舞台》写作特色
《索溪峪的“野”》综合资料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我的舞台》文章主旨
《我的舞台》案例
《蒙娜丽莎之约》课文简说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3
《山雨》说课设计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谈
《蒙娜丽莎之约》相关知识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