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物过冬》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物过冬》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9-12-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动物过冬》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中讲的几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学会汉字“晨、池、岸、春、粮”。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11课《动物过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大家一定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动物过冬的事,那么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页。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要求学生看汉字小声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看拼音。

2、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后面生字表中的6个生字,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过冬的事?有几个自然段?

三、逐段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说说每句话都写的什么。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问:最后一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指名试读)

(4)小结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段主要谁和谁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边读边用笔画出答案。(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①小蚂蚁看见了谁?说了什么?(板书:燕子、杜鹃、黄鹂)

②喜鹊是怎么回答的?从喜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到南方去)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教师提示:燕子、杜鹃、黄鹂这们是一种候鸟,天冷了,它们到南方过冬,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了)

③小蚂蚁又说了什么?喜鹊又是怎么回答的?(板书:留在当地)

④教师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小蚂蚁的话要读得天真,好奇。喜鹊的话可以读得平静、和气)

(2)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2自然段,这段主要写小蚂蚁和小喜鹊的对话,我们从中知道了燕子、杜鹃、黄鹂去南方过冬。喜鹊留在北方过冬。下面我们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来自学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板书:青蛙 冬眠)

(2)指名读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什么是“冬眠”。

(3)指名说说“冬眠”和“睡觉”有什么不同?

(4)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对话的语气。

(5)小结第3自然段内容。

4、学习第4自然段。(齐读第4自然段)

(1)想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板书:蚂蚁准备食物)

(2)小结第4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全文

1、课文中讲了哪些动物过冬的事?

2、教师小结。(略)

第2课时

一、导言

同学齐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动物过冬的事?

2、你还知道别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请讲给同学们听。

二、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晨、池、春、食”要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食”字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晨”上小下大,下部应宽。

“春”撇捺要伸放,中横稍宽,其余紧束。

“粮”左右靠紧,右捺伸展。

“食”上部撇捺宽,下部窄长。

4、完成课文后的第3题。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小花狗找朋友》一文

五、总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第一次演讲
一滴渴望流入大海的水
买书记
我在蓝天上飞翔
美丽的北京植物园
给中国女排姐姐的一封信
观“人类与太空”展
地球的叹息
蚂蚁
下早读发生的风波
瞻仰伟人塑像
争功
潜水
老师的笑,我喜欢!
秋色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浅析丽江中等职业教育调查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道德建设
浅谈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培训实践
浅论职业学院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设计
浅论职业教育教材规范化探讨
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初探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
试论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原因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有感
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村官”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探索
试析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论析
试论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探究活动
《借生日》教学设计
《雪孩子》教学设计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雪孩子》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借生日》教学设计
《雪孩子》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