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春》知能同步训练

《春》知能同步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5-01

《春》知能同步训练

知能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 酝酿( ) 蓑衣( )

薄( )烟 应和( ) 黄晕( )

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 )______ 悄( )______

衰( )______ 稍( )______

哀( )______ 俏( )______

衷( )______ 梢( )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二)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zh3ng y)n ni4ng su# b$ y@ng h8 y)u 2.蓑(su#蓑衣),衰(shu1i衰败、衰老、神经衰弱),哀(1i悲哀、默哀),衷(zh#ng苦衷、由衷之言、衷心拥护)。悄(qi1o悄悄;qi3o低声悄语、悄然无声),稍(sh1o稍微、稍有不同;sh4o稍息),俏(qi4o俊俏、俏货),梢(sh1o眉梢) 3.(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二、(一)1.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 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 5.拟人。

(二)1.拟人。因为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是濛濛细雨、无声无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刻画出了春雨的特点。 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因春雨及时而降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明了杜甫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憧憬。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走廊?上?
我的环保策划书
鲁滨孙的精神
我眼中的四季
学会生存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一次有趣的实验
真我
我的理想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交通规则须重视
苹果也有药用价值
读《成长感恩的心》有感
决战校运会
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
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古典思想中的政治正当性问题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
论农民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司法化若干问题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依据宪法治国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长城学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耀州陶瓷艺术发展的思考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道德
《青山不老》教后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反思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4
《少年闰土》教学片断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3
《少年闰土》课例
《青山不老》读后感
《少年闰土》教学谈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