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6-10
短文两篇日
《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内容,品读文章,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平时积累知识的习惯。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比赛,初步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结合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巴金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指导思想:指导学生以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日、月的诗词积累;
3、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作者介绍,“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 由Flash《明月几时有》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二、 交流古诗词。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收集到的有关日、月的诗词。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三、 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由于作者巴金是著名的文坛巨匠,因此对他介绍较多一点。
四、 初读感知、朗读全文。
①教师范读。首先教师和着音乐《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有感情地进行范读指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②朗读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比赛,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师生共同点评。
五、 合作探究,探讨交流。
是一篇课内自渎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1、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指导。
2、 师生共同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
①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
②在叙述完飞蛾、夸父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讲述故事。在《月》里提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你能说说这传说故事吗?
4、出示问题。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原因与我们书上的原因有何不同?既然天上是如此的寂寞寒冷,为何嫦娥还要奔月?
六、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七、 达标反馈。
八、 拓展延伸。
九、 结束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拔河比赛
- 月光鱼
- 美丽的大海
- 我的小狗
- “大嗓门”妈妈
- 秋天
- 我未来的家
- 欢乐满地
- 今天真高兴
- 一张照片
- 学校的早晨
- 踢毽子
- 学踢毽子
- 我们家的冰箱——“冰哥”
- 高大的柳树
- “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医疗供给实证
- 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 我国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思考
- 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途径
- 加强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监管的理性思考
- 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
- 财务管理目标探析
- 浅议公允价值条件下上市公司融资决策
- 现金流量的作用与分析
-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 加强联通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建议
- 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改进
-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 中国当代诗三首6
- 外国诗三首2
- 外国诗三首6
- 高一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 中国现代诗三首2
-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
- 外国诗三首3
-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10
- 中国当代诗三首3
- 中国当代诗三首5
- 中国现代诗三首1
- 荷塘月色2
- 外国诗三首1
- 荷塘月色1
- 中国当代诗三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