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6-1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 了解罗布泊的今昔的状况,把握课文情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3. 吸取历史教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了解罗布泊的今昔的状况,把握课文情感,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教学难点

吸取历史教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1课时

板书

一.

今·昔

痛惜-谴责-呼吁(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消逝的仙湖

二.表达情感

拟人手法,间接表达(运用拟人,表现罗布泊的痛苦与无奈,抒发对人类盲目破坏环境的痛惜之情)

直抒胸臆(谴责人类造成的悲剧)

引用数据(呼吁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联系生活,请谈谈对“河”“湖”“泊”的认识。(“泊”就是湖泊,湖的意思。)可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名为泊的湖,它的现状与其名已经不相符,这就是罗布泊。罗布泊即“汇入多水之湖”之意,为内流区最大的咸水移动湖。这里,曾烟波浩淼,被当地的人们称之为仙湖。如今这现状如何呢?是什么造成的今昔的差距?今天,就让我们在作家吴刚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一同寻找答案。

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①结合字典,扫请生字障碍。

②思考:罗布泊,历史上如何?现状如何?是什么造成了今昔的差距?

读准下列字音:

(投影)

恐怖湖泊戈壁西域张骞萧瑟泵站庇护鹭鸶吞噬

干涸边缘敦煌盈盈清水绵延不绝浑然一体

三. 质疑讨论,明确中心

1. “罗布泊”何以被人称之为“仙湖”?(即历史上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

历史上的罗布泊是广阔的、美丽的,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 “罗布泊”为什么消逝了?消逝后的仙湖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

消逝的原因:①二十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曾将塔里木河改道,致使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罗布泊注水量减少;②近30年来,塔里木河人口激增,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载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致使塔里木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如今的罗布泊:神秘的、令人恐惧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3. 面对消亡的仙湖,作者感受如何?

讨论明确: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拟人化的描写,写出了罗布泊的惨状,借以抒发了对人类盲目破坏环境的痛惜之情。)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直抒胸臆,抒发面对罗布泊惨状,内心的痛惜之情)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直抒胸臆,一针见血,指出人破坏环境的恶果,强烈谴责悲剧的制造者人的盲目、愚昧。)

“悲剧并没有止住……这一切也都是认为的!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变成荒漠的地方!”(直抒胸臆,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板书)

今·昔

痛惜-谴责-呼吁(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消逝的仙湖

四. 联系现实,培养意识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它通过详实的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罗布泊的今昔,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盲目、贪婪造成的后果。全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振聋发聩,令人震撼。

对报告中作者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假如你是当年的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

(生畅所欲言)

五. 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附:

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

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爸爸
我敬佩诸葛亮的N个理由
我最好的朋友
我的老师
我心中的“太阳”
我的小伙伴
小李子
我爱我的理由
可爱小妹嘟儿
我的同桌
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我的妈妈
吹牛一家···我倒!
我们班的“四大才子”
吾班的娘娘腔
讨论死者人格利益保护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研究提高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
护生实习阶段临床能力评价现状与展望
分析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民法保护
研究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资金“洼地”效应
研究如何组织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
研究从财政预算角度分析我国住房保障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研究游泳对新生儿情商影响
浅论当前大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研究新形势下护士的心理压力
浅论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探析人格权中经济价值法律保护模式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27、曹刿论战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湖心亭看雪
十四 我的母亲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八奇妙的克隆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上)
《新闻两则》教案
十六 小石潭记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十一 苏州园林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师中心稿)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归园田居》《游山西村》
七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
《三峡》美点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