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八下13课《旅鼠之谜》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八下13课《旅鼠之谜》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6-17

八下13课《旅鼠之谜》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八下13课《旅鼠之谜》课堂实录及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听说过北极旅鼠吗?

生:没有。

生:和老鼠有什么区别

生:是不是会搬家?

师:是的,它们会搬家,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师: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大家想了解吗?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师(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生讨论交流。

师: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生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生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生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生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生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师(归纳);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师:下面我们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师: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学习后,我们可能获得哪些启示

生: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生”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生“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师: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生交流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师: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请大家找出(1)找出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生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生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师: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师: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师: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题为“旅鼠之谜”,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可以这样探究,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由他介绍旅鼠,知识的可信度高,而对话的方式又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时可以用“我”的惊叹烘托旅鼠之奇,有时可以用“我”的迷惘推进话题,有时可以用“我”的疑问让丹尼斯深入讲解。丹尼斯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我”一连提了四个猜想或疑问,丹尼斯一一补充讲解,说明“大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大迁徙之际,“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至于为什么集体大自杀,至今仍是一大难解之谜。有对话,有讨论,内容便于展开,而且适合阅读心理。

3.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本题要求通过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大奥秘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本题是开放性的,意在激发探究兴趣,扩大阅读空间,活跃思维,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这样的讨论,学生可能陷入凝神遐思,也可能非常活跃,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关注社会问题。

三、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本题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研究怎样写出一个“奇”字,让读者真正感觉奇妙。

教学建议

一、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参考导语: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 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注意探究的重点。

探究重点应放在末句:“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可以提供下列材料: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位梦华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与浙江电视台合作,策划拍摄电视专题片《南极与人类》(6集)和《北极纪行》(20集),《南极与人类》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

(选自《梦系南极》,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风筝飞呀飞
我终于停止了克隆
假如我会克隆
假如我会克隆
成长
假如我会克隆
20年后的中国
假如我会克隆
村晚
环保面店
20年后的我们
20年后的相聚
令人向往的美好世界
20年后的我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做好审计工作
试析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浅谈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与监督
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三方物流公司审计指标体系和审计方法研究
审计服务市场失灵对策研究
战略审计——董事会战略控制的正式机制
浅析审计重要性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对电算化审计初探
浅析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
审计合谋与会计师事务所信誉机制的形成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局限性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对审计收费中价格竞争现象的思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为什么会适得其反?──《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