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2
《检阅》听后感
《检阅》是小学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是“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通过分析可看出本文主旨是告诉人们: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课文洋溢出的浓浓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使我难以忘怀。
由此,我想起了我们这代人读小学时的语文教材。到现在,还有记忆的是《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革命英雄人物故事,选的即使有外国作品的也是揭露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如何腐朽、垂死和丑恶。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我们时时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夏天学“雨来”能在水中出没;冬天打雪仗,拼个你死我活;白天梦想自己穿上绿军装成为大英雄,夜里戴上柳枝条编成的掩饰帽作解放军。学校最爱搞的活动便是上山“抓特务”,“特务”写在纸片上,按敌司令、敌军长、敌师长到敌兵排下来,老师们把它藏在缝隙间,要我们去搜找,抓住的“官”越大,奖赏的糖越多。而老师爱把大官藏在隐蔽的角落,故意让我们找不着,可好胜心强的我们,怀着“不怕牺牲”的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衣裤撕碎了,膝盖磕破了,谁都不哭,解放军战士怎么能哭?流血了,叫“挂彩”,一次我的同桌小胖挂彩了,看校医给捈上殷殷的红药水,竟羡慕得我们不得了。
眨眼间,四五年过去了,小学毕业了,在英雄的相伴下就这样毕业了。
现在想想,假如编教材的人还在,再看当时的教材,他(她)会是怎样想呢?
我想起了我们缺失人文关怀的教育。自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重大的活动重要的集会,我们是不许有残疾的人参加的,当然残疾人运动会等例外,健全的我们竟形成了共识,连残者本身也认为不参加是天经地义,这丢人现眼的事,是给集体、家庭、自己抹黑啊。我们也常把这种思维用到教学上,上面说要抓升学率,统计平均分,我们就把所谓“差生”动员起来,不让他参加考试,甚至编造谎言或恐吓,呜呼,这样的事,我在乡下见到的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我们的教育,尤其对一些病残的弱者教育,与西方相比,其人文关怀真是天壤之别!
由《检阅》,我还想起了我们有偏差的审美教育。我们总认为整体划一就是美,我们强求一律,我们不允许有“异类”的存在,有之,就群起而攻之,用武侠小说的话说,叫“清算门户”,你看七、八十年代那些大会和小会,赞成的全举手,反对的也全举手,难道就没有一个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吗?这不是明显的虚假吗?什么是美?多样的统一,才是美。一个城市,全是林立高楼,能是美吗?一个学校,都剪同一板式的头,能是美吗?大家同穿一种喇叭裤能是美吗?答案显而易见!美是多样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课文中写到: “博莱克拄着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住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这个掌声是他们美好心灵的自然流露,是对人性美的由衷礼赞!自尊自强,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是何等的宝贵!
翻开《现代汉语大词典》,“检阅”的意思是:“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其实,人还需要另一种检阅,即时时对自己心灵的拷问和检阅,这时的“高级首长”,便是你自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送妈妈一个太阳
- 难忘啊,小学生活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让世界充满爱
- 作业自动批改器
- 好心人
- 最可爱的人
- “傻大姐”姜青
- 劳动也快乐
- 读《养花》有感
- 一次星际审判
-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杨利伟叔叔
- 我的自画像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社会发展合理性的三个问题
- 自知与自胜
- 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
- 论对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 论当前建立中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 对国税机关创新反腐倡廉制度的几点探讨
- 一本与一体:儒家一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 人与环境的互动——论人性的不可靠
-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
- 论国际经验对中国税源管理的借鉴
- 性知识的禁忌
-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谈建筑产品混合销售业务税收问题的思考
-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收影响探究
-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 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 让学生在咀嚼文字中学会朗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杂谈
-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堂实录
- 青蛙卖泥塘
- 中奖以后
- 保护弱者 让我们勇敢──《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真正的男子汉
-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培育者
- 如何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孩子
- 让爱自然的流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案例
- 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张华
-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一堂基于对话的读书习字课──特级教师薄俊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