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7-31
永远的〈荷塘月色〉
近来常见些否定、贬斥《荷塘月色》的文字,有乳臭未干而又自以为天才的,也有读书颇丰、见识颇广而又自以为大师的。其中,以《齐人物论》最为典型: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上最大的一张六合彩,朱自清先生赖此文赢得的声名,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作者年届而立,满纸却一片迟暮之气,而朽腐之绮念又纷至沓来:乍别妻儿,方沿荷塘,满心满眼却尽是“婷婷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青雾成“牛乳”,叶子见“风致”,杨柳含“风姿”,“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恶俗之气,弥漫荷塘。
难道这就是作者所提倡、践行的“个性化批评”、“个性化写作”?“个性”看来是有的,但不一定是批评,因为它不够客观,苛作者过甚。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历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因而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喜爱的美文佳作。现在,否定前圣先贤,否定名篇杰作已成为一些人标新立异、嚣噪文坛以拉抓“聚光灯”的法宝,但真正的好作品是永远经受得住批评的,《荷塘月色》正是这样。
先谈结构。文章先交待观荷赏月的缘起: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再描写介绍荷塘的概貌:一是空间的,荷塘边绕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路的外围是许多“蓊蓊郁郁”的树;二是时间的,白天少人走,没有月光的晚上则阴森森的。但有月光的夜晚就很美了。特别是月光淡淡的夜晚。接着,作者细致、真切地刻划了“像今晚上”“虽有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那种微妙难辨的情绪。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受用”是第一部分的核心,也是提起下文的总纲。
中间三个自然段(四、五、六段)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其描写顺序正是按照第二段的概貌介绍进行的:先荷塘,次月色,再四周。所以,前文第二段是这三个自然段外在的纲、空间的纲;第三段则是这三个自然段内在的纲、情理的纲。
如果说四、五、六段是“受用”之下的眼观耳闻,那么,接下去写的则是作者的所想所感了。而这二者之间的转换勾联又极其自然巧妙:荷塘很美,月色很美,蝉声蛙声也热热闹闹的,但“我什么都没有”!作者不能在外界获得慰藉,就只得回诸内心了。这就想起了历史往事,想起了江南家乡。
文章的结构,是圆型的。从空间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来,记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游。从情感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宁静、想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到出宁静,也是一个圆型。这种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流变。一个特定时刻,某种特殊心绪的微妙波动,含蓄地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某种感受。
这样的结构,不仅规范严整,而且因为内结构丰富的预示性,它又是灵动开放的。如果这也是呆板的,那么,《水浒传》的“千条江河归大海”式结构、《安娜·卡琳妮娜》的“拱门”式结构,岂不也是面目可憎的了么?
其实,人们喜爱《荷塘月色》,还不是因为了它结构上的精巧。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新奇贴切的联想,描绘了一幅有着梦幻般诗意的立体可观的荷塘月色图。
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新而不失自然”,它在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总体风格下,又有精心“推敲”的炼字。化静为动的“泻”“浮”二字,一写月光,一写雾气;信手拈来的量词活用,如“一丝”(的颤动)、“一团”(烟雾)、“一两点”(路灯光)、“一道”(凝碧的波痕)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文章大量叠词的运用,更显示了朱先生超凡脱俗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在妻子“迷迷糊糊”哼眠歌时,作者“悄悄”地披上大衫;由于四周是“蓊蓊郁郁”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就“阴森森”的;荷叶很密,是“田田”,出水很高,是“婷婷”;流水“脉脉”,清香“缕缕”等等,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而且,朗读起来也节奏鲜明,韵律协和,自有一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音乐感。
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中大量新奇、自然又有丰富传情达意功能的比喻、拟人。用“婷婷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荷叶;用“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比喻碧叶间的白色荷花;微风中的缕缕清香像极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隔了淡淡云层的满月,虽不能朗照,却如同工作间的小睡,别有风味。这些比喻,生动、细致地描摹了荷塘月色的独特之美,它静谧淡泊、超尘脱俗,令人无限爱怜,叫人受用不尽。论者说“乍别妻儿,方沿荷塘,满心满眼尽是‘婷婷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杨柳含‘风姿’”并以“朽腐之绮念”一言以蔽之,真叫人顿有从此不敢写比喻的恐惧了。试问,如果这也是“绮念”,那朱自清的《绿》中的“女儿绿”,以及“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不更是淫思邪念了么?这样的诲淫诲盗的黄文,不早该从课本中删了么?
《荷塘月色》着笔不仅在写景,立意更在抒情。此文写于1927年7月,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那是“四一二”政变的日子,是大革命失败的日子,当时凡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那样的社会现实,对未来社会的走向,都不可能没有感触、毫不关怀的。朱自清当时虽未届而立,但感于时事,“内心颇不宁静”,这倒是极真切动人的,文章虽不免有迟暮之气,情绪虽不能脱中国传统文人的落寞寂廖,但毕竟是情真意切的,因而是动人情怀的。它比一切做作的道德文章更能娱目、涤情、启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欢庆六一
- 老鹰捉小鸡
- 由蜜蜂采蜜想到的
- 下象棋
- 钓鱼
- 课间十分钟
- 小狗
- 拔牙记
- 接力赛
- 第一堂课
- 给蜗牛找家
- 庞祖骞趣事
- 母亲节
- 童年趣事
- 大象
- 建党X周年入党生申请书范文
-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例
- 1000字的入团申请书
-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入党申请书
- 9月份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 优秀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 青年人的入团申请书
- 班干部入团申请书范文(宣传委员)
- 班干部入团申请书范文(文娱委员)
- 优秀中学生入团申请书
- 初三入团申请书
- 国庆节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11年9月份优秀团员的入党申请
- 最新入团申请书-2009
- 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 浅谈道路基层通病的现象与防治
- 大学生歌剧欣赏之我见
- 桑植花灯的审美特征初探
- 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 浅析毕达哥拉斯与其音乐论
- 论析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
- 萨缪尔.巴伯钢琴作品中的美国音乐元素
- 浅论高师音乐教导中的微格教学
- 道教音乐研究综述
-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
-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
-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的护理
- 试论音乐理论术语中的“调”与“调性”
- 浅析舒曼及其大提琴作品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二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二
- 《动手做做看》B案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三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建议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一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二
- 《动手做做看》练习设计
- 《动手做做看》A案1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一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