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9-15
《赤壁赋》设疑赏析2
《赤壁赋》设疑赏析
韦汉阳
苏东坡的《赤壁赋》,作为“赋”中名篇。其特点是惜真景抒真情,情景理水乳交融,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设疑赏析。这些词语是:“于是饮酒乐甚”的“乐”,“苏子瞅然”的“瞅”,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客喜而笑”的“喜”“笑”。
设疑之一: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甚乐”;其因何而“乐”?
赏析:
回泛舟赤壁所见之景而乐,具体见课文第一段所写的内客。“倩风徐来。水波不兴。”宁静优美的遍江面,情风迎而而来,足使作者心旷神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慢慢地从东山上爬上来,不忍匆匆高去,徘徊在斗星和牛星之间,俯视着人间的美景,使作者不由地产生了愉悦之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茫茫无边的江而,足能使作者的思绪御风而行,进入那如仙似梦的境界。泛舟江上,俯仰山光水色、休浴明月情风。作者岂有不乐之理?不仅是“乐”。还是“甚乐”。
设疑之二:
作者泛舟赤壁目有酒助兴。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末还要倍客人之口说出“托遗响之悲风”的感叹呢?对于主客来说其”悲”从何而来?
赏析:
文中主亦客,客亦主,均作者本人。主问客答是古人创作赋时惯用的手法:
1、来自歌词中的“美人”: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一般人认为,在这指的是“君主”或作者美好的理想。这时作者回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此之前软弱无能的宋王朝正与困夏交战,损兵几十万;既而又给辽金困夏送去了大量的物品。一生忠君的作者,一心想为大未王朝分忧,可却被贬在他乡,怎能不悲!真可谓壮志难酬。无怪乎!早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就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了。
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
“倚歌而和之”“倚歌”即“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和”即“唱和”。也就是说客人是回苏于的“歌”而和的。说到底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葵妇”的悲凉的萧声。也是作者的悲从心生的悄然流露。真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啊!
3、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
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而今安在”。尚目随“大江东去”,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之吾辈,有志而无为。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
4、来自“吾生之须臾”与“长汪之无穷”的对比:
悲叹生命之短暂。
5、来自“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与“知不可乎骤得”的对比:
感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综上所述,真可谓乐极悲来。至悲至痛啊!
设疑之三:
作眷“悲”如此之多。最后一段又为何倍客人的反映说出了自己“喜而笑”呢?
赏析:
作者从天地自然宇宙的角度出发,通过“水和月”的“变”与“不变”之说,使客人明白了“变”与“不变”是两种不问认识而己的道理。这是其一。
其二,在“变”与“不变”中强调“不变”的一面;使客人明白了“物与我皆无尽也”;无需羡物之无尽的道理。
其三。“江上之倩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吾与于之所共适”。使客人懂得了无需回“吾生之须臾”而羡其“无穷”的真谛。听了苏子的辨说,客人精神上得到了超脱,心智上得到了顿悟,最后“喜而笑”也就顺其自然的了。
设疑之四:
苏东坡文中由悲生悟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旷达乐观的情怀,对他后半生的文学为官有什么重要影响?
赏析:
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不仅不一味沉侵在被贬后的悲凉惆怅之中,反而能从游玩山水中找到快乐;从痛苦的泥潭中走出来,抛开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和荣辱毁誉,找到了一份本属于他的乐观旷达的情怀,找到了一份本属于他的舒坦和宁静。此所谓悲而生悟。
苏东坡少年时期就积极关心北宋王朝的政治措施,希望能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可以说,苏东坡的这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被贬以后。思想上或多或少带有消极的一而,但仍能在政绩上有所建树,关心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浓文学上注重培养后人,使自己的创作有所发展。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这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对后入诸如林则徐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限的生命力
- 时尚潮流
- 亲情、师情、友情
- 颁奖时刻
- 我在二十三世纪
- 种豆芽
- 寻找春天的足迹
- 难忘的一张照片
- 人生感悟(我的日子)
- 我的双手
- 牙齿的哭诉
- 读《生命生命》有感
- 《网络少年》观后感
- 为三月歌唱
- 一颗导弹
- 求真——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 我国零售业体验营销创新分析(1)
- 对国内艺术研究的回想与思考
- 谈国内外设计思想的印迹
- 浅谈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1)
- 我国东北平原民歌的相同特色
- 关于古代法官责任制度初探(1)论文
- 执行机构科学设置的设想(1)论文
-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 对法院依职权追加、确定诉讼主体制度的评价(1)论文
- 浅谈司法鉴定特性及鉴定体制改革的构想(1)论文
- 邓小平“西部建设”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 新经济时代下的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1)
- 改革发展中的劳动就业与工会的维权工作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2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
- 《尊严》教学设计2
-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1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
-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2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