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珍珠泉》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
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泉水的图象资料,或一些图片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向他人求教有关泉水的知识。熟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3.师播放泉水图象,读“资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乡”“珍珠泉”。
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
1.引导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
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
()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
()“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
()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
(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
(2)潭水是什么样的?
(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
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
(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绿得……”“清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四、拓展学习
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布置学生去想,去回忆,去观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个爱国的人
- 篮球比赛
- 十年犹如一场梦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的读后感
- 幸福的一家子
- 我的理想
- 当我听到我是一个公主的时候
- 暑假趣事
- 假如我是世界主宰
- 围棋世界
- 十字路口
-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读好学校真的那么好吗
- 那一次我魂飞魄散
- 娃娃鱼的自述
- 英国二元律师制度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走向_司法制度论文(1)
- 析法官在调解中的角色定位_司法制度论文(1)
- 配偶权初探(3)司法制度论文(1)
- 法治视野中信访听证制度研究_司法制度论文(1)
- 配偶权初探(2)司法制度论文(1)
- 公司法的新修订及其影响_司法制度论文(1)
- 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_司法制度论文(1)
- 论赔偿损失司法制度论文(1)
- 论“和谐社会”的私法构建_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国司法改革的逻辑悖论_司法制度论文(1)
- 论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改革_司法制度论文(1)
- 从君主主权、人民主权到公民权利_司法制度论文(1)
- 立案先行调解制度探析_司法制度论文(1)
- 人民法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_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外陪审制度浅谈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七
-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六
-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五
- 《狼牙山五壮士》导入新课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主导 自学”式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