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1
《荷花》评课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军棋
- 深受启发的事
- 愉快的一天
- 烧烤
- 那份特殊的礼物
- 我家的环保行动
- 初冬瑞雪舞家乡
- 难忘的广播操比赛
- 那天,我真快乐
- 宽容在我心,阳光伴我行
- 爱惜粮食
- 让座风波
- 打折背后
- 吃火锅
- 有口难辩
-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
- 境由心造 润物无声——试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 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反思式专业发展模式
- 电影院的兴衰(1)
-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对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 养成教育——论幼儿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喜与忧(1)
-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1)
-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1)
-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1)
- 浅谈用养成教育促学校发展——以辉县市拍石头小学为例
- 中国暴雨漫谈
- 两只小鸟
-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 由《雨点儿》衍生开的……──仿写《雨点儿》
- 植物的光合作用
- 雨,落在校园里
- 《雨点儿》教学案例
- 一毫米雨量究竟有多少水?
- 雨点儿有多大?
- 雨天的歌
- 关于“雨”的知识
- 下雨之前
- 科学童话
- 春南夏北 转眼落雨
- 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