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美丽的荷花,培养审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并懂得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 6课《荷花》。板书。
2、齐读课题。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去看荷花时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朗读第2句。
2、讲读2、3自然段。
(1)讲读第2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一进门就会闻到荷花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荷花池边去看个究竟。
①指名读。提问。指导读好第一句,要读出惊喜之情。
②是呀,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慢慢地细细地欣赏荷花。默读下面的几句话,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读后,指名回答。
③细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思考:荷叶有什么特点?
提问后,指导朗读。
④(师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生读)谁能说说怎样的长才叫“冒”?从这个“冒”字,你觉得这些白荷花怎么样?
⑤荷花亭亭玉立于水面,作者根据自己观察具体描写了荷花哪几种不同的姿态?(才开、全开、将开)指导朗读。
满池的荷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你还能想象出荷花哪些不同的姿态?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作者站在荷花池边,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仔细欣赏着荷花,内心产生了哪些感受呢?
①引读第3自然段。
②老师真想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究竟是谁给了荷花碧绿碧绿的荷叶,洁白如玉的花瓣,婀娜多姿的体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聪明的,你能告诉我吗?
(3)小结。大自然造了荷花清雅秀丽。那一池白荷花在作者眼里美到了极点。让我们齐读2、3自然段,再一次细细品味这种美。
3、讲读4、5自然段。
过渡:美好的景物总能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作者在欣赏荷花时,联想到了什么呢?
(1)讲读第4自然段。
①自读。
②作者产生了什么美妙的联想?他为什么会联想到自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③爱荷花,所以作者想变成荷花。他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荷花的世界里经历了哪些精彩、有趣的事?
④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
(2)引读第5自然段。
(师引)作者站在荷花池边看啊,想啊,想了很多很多,想了很久很久。“过了好一会儿”——(生读)
(3)小结。正是作者入神地看着美丽的荷花,才产生了种种美妙的联想,他的确己经陶醉在景色里了。
三、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吗?
2、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到那满池的荷花,但作者用文字写出了荷花的香和美。他领着我们先仔细地观察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接着从荷叶到荷花,细细观察,重点介绍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从而使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你喜爱的句子。
(三年级还不要分段,但是教者在教学中注意停顿,渗透段的教学,设计过渡性的问题,提示段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效地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荷花》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散文,一直作为教材。老课文怎么新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教者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个热心肠的人
- 盼望冬天
- 老师:您累了
- 老师,您累了
- 我拥有的一个小秘密
- 一个热心肠的人.
- 我的快乐寒假
- 我的新年愿望
- 我拥有的
- 我学会了分担
- 我的压岁钱
- 冬天的歌
- 过年真好
-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 冬天来了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农学人才培养探讨
- 家禽MHC分子多态性与抗病育种
- 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畜牧业“六大体系”
- 向动物学习生存之道
- 竹山县畜牧业发展浅析
- 浅谈高中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课程中的应用
- 加强畜牧科技期刊的引领作用 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 加强畜牧场环境保护 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
- 《家畜繁殖学》教学特色与多媒体辅助技术的应用效果
- 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控
- 浅议家畜结核病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 四川凉山建成现代畜牧科技园等
- 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之我见
- 畜牧多种经营与畜牧业经营创新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杂谈
- 人文北京·名胜古迹
- 北京四合院
- “机智”源于“积淀”──《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感悟
- 摔不破的“蛋”
- 北京故宫风光揽胜
- 美丽的北海公园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 语文有效对话中要披文入情──《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 老北京与新北京
- 从北京看中国的变化
- 《北京亮起来了》教后感
- 《北京亮起来了》课后反思
- 北平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