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9-28
质疑《次北固山下》的点评
教师教学用书》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点评时,我产生了不少疑惑。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有语评“青山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这“忧郁”从何而来?王湾为什么南下客游?当时他心情如何?境遇怎样?没有资料查证,怎可单凭一个“客路”就说他“忧郁”呢?看看句意:诗人乘舟于青山绿水的江中。在这春意萌动的南江,久居北国的诗人理应高兴才是,何来忧郁呢?
这一点从颔联也能看出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看江面上,春来潮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没有风,波平浪静,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看到这样恢弘阔大的景象,诗人心情也应开阔豁达吧。诗人写阔大平顺之景,怎么会抒忧郁之情呢?
再看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样评的:“风景虽然美,但其中还是有令人不尽愉悦之处。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毕竟不是十全十美的。”对这“不尽愉悦之处”没有明说,还有这“残夜中的海日”,“旧年中的江春”,怎么就不十全十美了?含糊其词,令人难以琢磨。
我从这诗句中看到的是春意浓浓的景象。你看: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夜,迎来光明;江春,已透露出春意的青山绿水,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温暖。亮亮的海日,暖暖的江春,是何等温馨惬意呀,哪来的乡愁呢?
最后看看尾联,是这样一幅画面:海日东升,春意融融,诗人乘舟前行。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诗人想,雁儿啊,你路经洛阳时,烦劳你替我捎个信儿给家里人。《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评注的:“真情难得还在家乡。表明思乡之切”,又评“遥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如果说思乡,就只有这“乡书”这“归雁”了,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可这“乡书”所传达的就一定是“愁”吗?它可能是平安信,也可能是祝福信。或许,诗人想把这新写的得意之作,寄给家乡的友人呢……凡此种种都有可能。只凭诗中有“乡书”、“归雁”、“客路”就断定本诗是写乡愁,不能令人信服。
还有总评。“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怀。”“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谓即景生情。”
我觉得这两处点评自相矛盾。“客游他乡的羁旅”愁思与“博大宽阔”的情怀怎能在一首诗中合二为一呢?诗是个完整的统一体,怎可分割开来理解?再者既然是“即景生情”,那就应该情与景相融相生。诗中既写阔大平顺之景,写春意融融的美景,又怎会抒乡愁之情?如此说来,这岂不是不愁而强说愁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微山湖
- 广场上的夜景
- 十月金秋
- 我最爱冬天
- 国庆游庐山
- 海南的云天
- 可爱的秋风
- 秋天那美丽的田野
- 乡村夜景
- 我的家乡——济源
- 春天的生气
- 国庆节街上热闹美景
- 礁头海边观日
- 秋天,雨
- 组团游安徽黄山
- 哥本哈根 只是救赎的起点
- 碳捕捉:东北地区和东南海域是理想场所
-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新进展
-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问题及治理对策
- 举循环经济大旗 促经济持续发展
- 循环经济:理念与行动有多远?
- 浅析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 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绿色贸易
- 气候变化对第三极的连锁效应
-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前言
- 飘向哥本哈根的气候疑云
- 河流生态系统与城市化进程中对小流域河流的影响研究
- 谁来先享低碳盛宴
- 赤壁陆水湖水库水体污染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 CCS技术作为CDM项目的障碍分析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评价众神──《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