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0-09-28
沪教版六年级上:《观沧海》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上:《观沧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写作背景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
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
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
⑴分析字义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志,理想。
⑵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叙事 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 写景
b、写景部分采用 手法,勾画了汹涌的 ,耸立海中的 ,岛上繁茂的 ,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五、作业:
⑴完成书后习题;
⑵背诵默写课文。
六、预习下一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爱的一本书(3)
- 学校门口的发现
- 乡村四季
- 十年后的今天
- 家乡的水蜜桃
- 我最敬佩的朋友
- 我喜爱的一本书(1)
- 乡村生活(2)
- 我的邻居武大妈
- 我的同桌
- 未来的我
- 乡村景色(1)
- 草莓果
- 美在乡村
- 我的哥哥
-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 流水施工的组织及表达方式
-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中的作用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 灌注桩施工
-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 瓷砖装修攻略
-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 各大学专业院校特色专业介绍
- CAD操作技巧
-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