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10-12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

2、体味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2、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六、课型:自读课

七、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赏图法

八、教具: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拦路虎

①听课文录音,欣赏画面,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与景物之美。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

②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背诵大比拼。让同学们试着背诵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一句,一段都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赏图品析,自拟标题

结合图片,解读课文,并给各幅图拟个小标题。(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空灵水晶图等只要学生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就行了。)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1、问题探究: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3、修辞品味: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五)、课文小结,作业布置:

1、课文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写一篇名为《校园的冬天》的小作文。

要求: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要求运用今天学过的修辞手法,500字左右。

十、教学后记:

(一)优点:

1、这是一节课堂气氛还算是比较活跃的语文课。

2、教学总体上还是能紧扣住教学目标来展开,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3、方法比较新颖,基本上体验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宗旨,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注重朗读教学,符合散文的教学特点。

(二)不足之处:

1、容量太大了,难以很好地把握。

2、均衡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因而不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

3、教学时不能很好地执行,未能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

4、语言表达不够生动,有趣。

5、教学设计的条理不是很清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匆匆》有感
《飘》读后感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最需要滋润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
我和冬冬比童年
一次难忘的比赛
电影《蜘蛛侠Ⅱ》观后感
平凡与伟大——观《2005年感动中国》有感
乘上革命传统列车,进军新的时代
另一种寂寞
《简爱》读后感
做好一枚螺丝钉
观《灿烂星空》有感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的关系
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长尾理论在中国电商界的应用
浅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
志愿者行为的持续性研究
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影响的经验比较
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茵曼女装的市场营销分析
选择的英雄
全面开庭不等于全面公正
18―19世纪英国医生群体职业结构的转变分析
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分析
论“高薪养廉”的利弊
传承中医文化,创新育人模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材理解
《七月上天山》相关知识
《七月上天山》教材理解
《围魏救赵》相关知识
《北京的色彩》教材理解
《围魏救赵》相关知识
《北京的色彩》教学设计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
《七月上天山》教学设计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材理解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
《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
《我的百草园》教材理解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学设计